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10月24日上午九点半,由青羊区文明办、青羊区文体旅局主办,四川文学网、青羊区作家协会、青羊区图书馆承办“锦城西韵——青羊文艺讲堂”第三期在青羊区图书馆多功能厅如期开展,活动采用1+10的模式,即1位主讲人,10个精彩节目。本期请来了两届鲁迅文学奖评委、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曹纪祖,讲述新时期四川诗歌创作与欣赏,同时邀请了部分退休干部与老艺术家同台朗诵,品味诗书,书画展览以及现场创作。
新时期四川诗歌创作与欣赏
曹纪祖老师的讲座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诗歌的要素。曹纪祖老师通过对古代诗人诗歌的鉴赏以及古代诗歌的惯例向我们讲述了诗歌的定义以及要素。诗歌是与自然万物对话的媒介,是文人之间彼此沟通的途径。第二部分:是用诗的方式感知世界。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世界。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就是从感知开始的。优秀的诗歌作品中呈现的缤纷色彩是诗人感知生活的结果。诗人如果没有生动直观感受,就不可能创造出这样多彩的世界。在诗歌鉴赏中,主题必须通过感觉和知觉与审美对象发生联系。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诗歌作品中的形象,不是具体的感性形象,而是通过语词虚拟的间接形象,因而审美感知与一般的感知不同,诗歌色彩的感知也就具有了特殊性。曹纪祖老师在列举生活中常见诗句中,分别为先看词性,要求是讲究工对、警惕重字;感知平仄,即仄起平收、平仄相对;平仄交替;避免合掌;节奏结构;炼字炼句;对仗类型七个要点。随后,曹纪祖老师以风趣的语言、睿智的思想、恰当的练习向我们讲授了诗歌韵律的重要性。第三部分:诗歌创作的现状以及技巧。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代诗歌是中华名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语言艺术,它已经成为我们名族的艺术象征、审美情感的象征。他说诗歌之美,追求音乐、意象、意境的表达效果,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不直接诉诸人们的感官,而是借助词语唤起人们表象和想象的艺术,它往往在时间的流逝中创造一种诉诸听觉、诉诸想象的形象。在场的听众受益匪浅。
现场互动
曹纪祖老师讲座结束后,一首独唱《夕阳红》拉开精彩表演的序幕,紧接着诗歌朗诵,诗歌吟诵,曲艺等精彩演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衛建堂老师现场为其作画,表现了他精湛的技艺,现场观众无一不为其喝彩,掌声从始至终经久不息。
青羊关工委主席任和松对笔者说:此次活动文艺主题宣讲精彩,时间虽短,但抓住诗歌创作根本要素。朗诵精彩,很专业很有穿透力、震撼力。诗歌是积淀在深层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此次讲座的顺利举行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现场观众的诗心,激发了他们传承风雅的热情。同时,还吸取了曹纪祖老师所讲授的创作技巧,对自己日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极大帮助。
据悉,“锦城西韵—青羊文艺讲堂”是青羊道德讲堂和青羊人文讲堂的创新载体和有效补充,旨在联系德高望重的文化艺术大家、有潜力的中青年文化艺术家、新的文艺组织、新的文艺群体、文艺聚落、广大的文艺爱好者并搭建交流学习平台。目的是让市民感受青羊城市发展温度,进一步普及天府文化知识,进一步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每月举办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