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机构动态 >

漫谈纪实摄影

来源:未知作者:李天逸发布时间:2019-02-28人气:
2月28日14:00,由青羊区文明办、青羊区社科联、青羊区文体旅局主办、四川文学网、青羊区作家协会、青羊区图书馆承办的“锦城西韵——青羊文艺讲堂”第十八期在玉沙社区开展,本次青羊文艺讲堂邀请到青羊摄协主席、著名摄影师马源华老师,为大家讲解“纪实摄影”。

 


随着拍照技术的进步,拿着手机相机随身拍已经成为现代人记录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纪实摄影作为摄影的一种,最早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而中文“纪实摄影”概念则是1984年由王惠敏提出的,是一种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
 
“纪实摄影素材来源于生活和真实,如实反映我们所看到的,而不是摆拍。”马源华老师列举了十几年前用作希望工程宣传海报的“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那张照片,正是因为那双渴求知识、憧憬未来的大眼睛,希望工程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国际上斩获大奖的纪实摄影作品也多半是反应现实的,譬如《饥饿的苏丹》《埃塞俄比亚士兵的脚》等等。
 
纪实摄影有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具有作为社会见证者独一无二的资格。目的在于表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引起人们的关注,唤起社会的良知,同时记录特有的文化,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
 
 




马源华老师说:“纪实摄影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苦难之外,日常生活也可作为摄影的素材。”他随即展示了自己抓拍社区活动、小狗比赛、汶川灾区重获新生、欢聚吃坝坝宴的照片。照片中的人物真实活泼,构图恰到好处,在座观众无不为马老师的摄影技术赞叹。
 
马源华老师告诉大家,纪实摄影并非难事,只要做到如下几点,人人都能成为生活的记录者:首先,做生活的有心人,从重大典礼到琐碎日常,处处都有值得记录的素材;其次,练习抓怕技巧,拍下精彩瞬间,养成拍照的习惯;第三,耐心等待,等待最恰当的拍摄时机。
 
讲座结束后,观众们热情依然高涨,大家纷纷围着马老师,就自己在平时摄影时遇到的种种问题向马老师提问。马老师耐心地回答了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也给大家提出了各种改进的意见。
 
“以前一直以为拍照很简单,但听了马老师的课之后才晓得摄影竟然有这么多门道。”听完课后,社区居民马大姐觉得受益匪浅,更加坚定了自己用镜头记录生活、记录社区百态的信心。
 

 
 


据悉,“锦城西韵—青羊文艺讲堂”是青羊道德讲堂和青羊人文讲堂的创新载体和有效补充,旨在联系德高望重的文化艺术大家、有潜力的中青年文化艺术家、新的文艺组织、新的文艺群体、文艺聚落、广大的文艺爱好者并搭建交流学习平台。目的是让市民感受青羊城市发展温度,进一步普及天府文化知识,进一步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每月举办一次。

zgyt@vip.163.com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9号

Copyright © 中国亚太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624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