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要闻 >

《爱在元胜》(连载)之十四

来源:四川文学网作者:张继胜发布时间:2020-01-07人气:

四十

 
  费幺婆和惠玲正说着话,一阵唢呐锣鼓声由远而近,向幺婆院子走来。有一帮熊孩子跑出去看了回来,对幺婆说:“幺祖,有外祖姥姥家给你送牌匾来了。”
 
  话音未落,从院子侧边竹林后转出一队打“玩友”(打围鼓唱板凳戏)的队伍来,前面是由两个人抬的一方匾额,后面是一架抬货,抬货里抬的是一桌九大碗膀扣席。膀扣席的旁边是一套折成四四方方大红福字圆口寿衣寿帽寿鞋,外加一堂“玩友”三场川剧折子戏。这样的礼物,在广安农村,真可谓生日宴上送磨子——大礼一件。如此阔绰的礼物,除了自己的女儿女婿舍得送,那就只有自己的娘家才会如此出手大方。再看这尊匾额的题头:“赠白云张府费姑玉碧百岁大喜存念”,匾额的中间上书四个瑬金大字“贞寿垂芳”,落款是“观阁费府内侄祥和率阖府男女敬贺”。从匾额的落款就可看出,幺婆娘家的哥嫂兄弟姊妹已经过世,现在娘家是内侄当家主事,因此这块匾额是以內侄的名义送出。匾额中间的“贞寿垂芳”,从字面上讲是娘家称颂幺婆的。幺公英年早逝,幺婆守孀70多年,含辛茹苦将孩子养大,而且还享受高寿,着实不容易,是娘家对幺婆这一生的肯定和赞许。幺婆家的后人赶忙从屋里出来,亲手接过匾额,有人帮忙搬来梯子,将原来挂上去的匾额拆到旁边,把幺婆娘家送来的匾额居中挂在堂屋的正前方。这样子做在广安农村是有讲究的。稍微懂点礼数的家庭,都知道这个礼节。娘家送来的东西,不管高低贵贱,哪怕是块布头,都要居中放在正前方,不得使其他东西遮挡住。这是婆家对娘家的尊重,尽管你老人家已有百岁高龄,娘家的地位在婆家神圣不可撼动。
 
  广安农村的生日宴,在开席之前,是要燃放亲戚朋友送来的烟花爆竹。其实这个烟花爆竹,是城里人叫的,广安农村人管它叫“冲天炮”。有帮忙的将亲戚送来的冲天炮摆在门前田埂上,足足摆了两根田埂,一个胆大的小伙子手里拿根竹香,在田埂上来回奔跑,为冲天炮点火。被燃着的冲天炮“嗖”的一声,拖着尾烟冲到半天云,四散爆开,溅出五颜六色的天花。引得院坝里看热闹的人啧啧惊叹,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录视频发动态到QQ空间或微信朋友圈。在网络自媒体上炫耀耍嗨。
 
  那边田埂上爆竹齐鸣,这边幺婆院坝头的坝坝宴也准备开席。有帮忙的知客师招呼客人入座,屋当门稻谷田里搭了个戏台子,邀请的“爱尚花艺”歌舞表演队表演歌舞,让来宾们一边品尝广安农村宴席九大碗独特的佳肴美味,一边欣赏具有现代气息的辣歌劲舞。在院子厢房角,专门腾出一张桌子,供幺婆娘家送匾额来的打“玩友”,唱川剧折子戏。
 
  打“玩友”顾名思义就是几个川剧爱好者坐在一起以清唱的形式进行,也就是俗话说的打围鼓,广安农村的红白喜事一般都用得上。参与此行业的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头。过去农村缺乏娱乐活动,尤其是农闲时节的民间,哪里有打围鼓的话,总是里三层外三层挤满听众。这些“玩友”四五个人坐在一起,不用舞台,不用戏服,更不用化妆。就在一张小小四方桌的方寸之间,各自手执板鼓(边鼓)、堂鼓、川鼓、马锣、川胡(二胡)、钹之类乐器,自吹自打自唱,四五个人各唱一个角色,照样能像戏台上的川剧一样营造出千军万马的气势。也能尖着“烟锅巴”(打“玩友”多是一种熬夜的活,为了提神不打瞌睡,他们爱抽农村自制的叶子烟。)嗓子,反串柔情万般的丫鬟小姐。打围鼓中间坐得稍高一点打板鼓者是打玩友的总指挥,其他的人一边使用乐器,一边唱戏词,眼睛还要盯着打板鼓者看,因为自己的乐器要按照他的手势、鼓签、鼓点指挥行事。
 
  幺婆的这个百岁生日宴,在元生榜有史以来是最隆重的一个。因为张姓在白云乃至元生榜是大姓,与其他姓都有盘根错节的沾亲带故。来贺寿的人较多,所以幺婆今天的百岁寿宴,当得到是开流水走马席。这一桌宾客吃完了,马上有人来收拾桌上的残羹剩菜,擦拭桌子,重新摆置杯筷,准备下一轮开席。
 
  散席了,来贺寿的亲戚邻居舍不得离开,围着费幺婆和新媳妇张小可一起摆农门阵,拉家常。有细心的村民,观察了哈贺寿的现场,幺婆的三亲六戚、团转的乡党邻居、在外务工的,企事业单位上班的,一个不少都来了,唯独搬到石笋河街上住的何莽娃儿没有来。
 
  有元胜村村民说,“何莽娃儿搬到街上居住去了,农民当了居民,从糠箩篼跳到了米箩篼,发生了质的变化,瞧不起在农村的亲戚邻居了,当然不会来。”
 
  在石笋场口坐的蔡表嫂说,“你们对何莽娃儿偏见了,别个还是很仁义的。虽然上街了,我们有什么事求他帮忙他还是要帮的,在街上老远见了我们就打招呼。这次幺婆的寿辰没有来,是因为在屋里怄气,心情不好。但虽然人没来,礼信却是叫我带来了的。”
 
  有好事者问,何莽娃儿有啥子事值得怄气的?
 
  蔡表嫂说,“你们不晓得啊?何莽娃儿在石笋街上不是开的个农资门市,开始的时候由于店名起的响亮,取个四川省陆地农资农药总指挥部。那时候大家都在屋里种庄稼,农药、种子、化肥、农具需求量较大,生意做的火红,引得街上的人眼红,一窝风的在街上开了十来家农资门市。卖的人多了,竞争压力大,再加之外出务工的多,种庄稼的人少了,生意不好做。俩口子商量,将门市关了,也出去打工。那时候国家政策还没有完善,外来务工子弟不能在当地上学,更不能升学考试。女儿九岁了才托付给何莽娃儿老亲娘妈照看。他老亲娘妈嫌何莽娃儿长的不好看,一直对他有成见。哎呀,那鬼老太婆不晓得对她外孙女教的些啥子哟。她外孙女对她妈老汉点都不亲,每次何莽娃娃俩口子打工回来,他女儿看到他俩个喊都不喊。只是把何莽娃儿当提款机、摇钱树。读高中在广安中学读的,大学在成都读的。没钱了就向妈老汉要,一个月生活费零花钱一两千,大学毕业了工作了都还向她妈老汉要了两三万。这个没良心的说她妈老汉没有为她付出什么,明目张胆的说无需向她妈老汉尽孝。耍个男朋友隔好几个省,还是山区农村的,听到说起我们旁边人都很气愤。男朋友是农村的就农村的呗,硬是鬼摸了脑壳大学生下嫁个初中生,结婚那天只请她外婆舅舅姨娘去,不但不喊她妈老汉去,还不准男方跟父母有联系。娃儿都一两岁了那女婿长成个什么冬瓜样何莽娃儿从来没有见到过,甚至电话都没有一个。”
 
  旁边一个女孩子听了,说:“那崽儿对养育二十多年的妈老汉都不认,难道会尊重你吗?要是我,还嫁他做啥子哟!”
 
  蔡表嫂说:“本来她就是个不孝女,再找个不孝的女婿,正好沆瀣一气,绝配一双。她怎么不嫁他呢?”
 
  也有人说:“结婚不请何莽娃儿他们去,可能是何莽娃儿要彩礼多了,条件太苛刻惹恼了男方才不请他们的嘛。”
 
  蔡表嫂说:“哪里嘛,别个何莽娃儿晓得他女儿不会认他,早已声明了的不要男方一分钱彩礼,一厘钱的东西,只要男方对他女儿好就行了。没有别的要求,只要求那逼崽娃儿来向何莽娃俩口子做个交涉,保证要对他女儿好。这是做父母的对远嫁女儿的关心,不过分吧!他女儿都不准他女婿来见他们,你们猜何莽娃儿的女儿怎么说。”
 
  “怎么说?”围观的人好奇地问。
 
  蔡表嫂:“那悖时砍脑壳的女儿说,何莽娃儿俩口子想见她男朋友是虚荣心强,是想在她男朋友面前刷存在感。听听,这是个人说的话吗?”
 
  在场的社员群众听了,个个直摇头,唉声叹气地说:“纳闷养出这么个东西哟。”
 
  也有社员群众说:“老亲娘妈带外孙女,总不会教起外孙女不认妈老汉吧?虽然你对女婿有成见,把外孙女往沟里带,但你女儿是你亲生的吧?把外孙女教坏了,岂不是一样害了自己的女儿!”
 
  蔡表嫂说:“鬼才晓得那鬼老婆婆怀的什么心思哟。结婚的时候,男方不与何莽娃儿有任何联系,那亲娘妈还帮着外孙女骗何莽娃儿,说男方家忙得狠,没时间给你打电话。诶!作算你是农村人种庄稼忙,隔几个省没时间来请何莽娃儿俩口子去参加婚礼,但电话上邀请总行吧。打个电话都不肯,他屋里硬是操持的国家大事,日理万机?给何莽娃儿打个电话的时间没得。那为啥子邀请外婆舅舅姨娘去就有时间打电话了?她外婆扮演的什么角色,不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吗?”
 
  费幺婆在旁听了,接过话来说:“娃儿啊,还是要自己带,特别是对你有成见的人,千万不要给他带。她一定是会给你往沟里带的。话又说回来,有的老人家带娃娃,头辈人带二辈人,在教育方面有所忌惮。就像豆腐落到灰里头,拍,拍不得;打,打不得。他们除了给你娃娃吃跑穿暖,不会注重德育教育。缺失了德育教育,是个人也会变成个狗。”幺婆话锋一转,又批评起那女子来:“俗话说的,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为人之道,孝字当先,狗都晓得效忠主人的养育之恩。这女子还读了大学,受过高等学府教育的,我看她这书也是白读了。”
 
  有元胜村民提出疑问,这女子为什么要对她妈老汉这样呢?总得有个理由吧!蔡表嫂说:“什么理由?她说她妈老汉不能干,要出去打工,使她当了留守儿童,报复妈老汉呗。”
 
  费幺婆听了,脸立即阴沉了下来,转身对张小可说:“你是元胜村的村主任,你要想办法开发元胜,把元胜村民召回来,就在家里创业,不再让元胜的娃娃成留守儿童,不再出现何莽娃儿那种悲哀。”
 
  张小可说:“幺婆,元胜村委会正在努力,对开发元胜也作出了规划。明天我带些岩上岩下和张家大沟的土壤到四川农科院去,找我的老师,将这些土壤化验一下。看哪些土壤适合种什么果树,栽什么大棚蔬菜。有了化验数据,我们立马着手实施,把村民召回来,就在家里创业。我们尽量不使元胜娃娃再有留守儿童。”
 
  幺婆拉住张小可的手,到每一张桌子上去向各位来宾感谢大家来为她贺寿。并向来宾介绍小可,这是我们张家的姑娘,现在是苟家的新媳妇儿,元胜村的村主任,开发元胜的领头羊。再过些年,元生榜有好日子过了。在我110岁的时候,你们还要来,顺便看看元胜的新面貌。
 
  客人答应要得。纷纷说,幺婆的110岁生日,我们集体出资请广安川剧团来唱大戏,比今天还要办的热闹。
 
  幺婆听了呵呵大笑。她今天格外高兴,在百岁生日宴上,众宾齐聚。人逢喜事精神爽。再加上在她有生之年,见到了她老人家一直牵肠挂肚的张盛波尔,向盛波尔倾吐了压抑在心里70多年的秘密。现在如释重负,一身轻松。她一直陪着为准备第二天“发客席”的“麻精师”(厨师)说话,说过去的事,回忆三年自然灾害的艰苦生活,说在农业社一起干活的时候那种你追我赶的快乐劲。直到时针快指向深夜12点,“麻精师”的活做完了,走了,幺婆再对厨房的物件细细的检查了一遍,这才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屋睡觉去了。
 

四十一

 
  在广安农村做生,除了头一天正生办坝坝席外,第二天早上还有一轮席,这轮席广安农村人称之为“发客席”。也就是吃了这轮“发客席”,来自各方的宾客就要告辞主人家,各自回各家了。
 
  往常,总是天亮第一个起床开门的费幺婆,今天居然睡起了懒觉。已经八点过了“发客席”第二轮都开过了,幺婆都还没有起床。有孙儿媳妇儿推开幺婆的房门,叫幺婆起床来坐麻精师和帮忙的及自己家人最后这一轮席。只见幺婆没有在床上,而是穿着昨天的寿服,坐在床头太师椅子上,手里拿着从不离枕的宝贝黑木匣子,耷拉着个脑袋正在打瞌睡。
 
  孙儿媳妇儿喊:“婆婆,莫打瞌睡了,赶紧出来吃饭。现在只剩最后这一轮席了,吃了您老躺床上好好的睡。”喊了几声幺婆没有答应,孙儿媳妇儿想,肯定是婆婆昨晚累了睡的晚,瞌睡睡的沉,走到幺婆床前,欲扶婆婆出去吃饭。
 
  孙儿媳妇儿触摸到幺婆的手掌,就觉得不对劲。婆婆体温冰凉冰凉的,通身有僵硬之感。再仔细观察,幺婆面带微笑,已经驾鹤西去,无疾而终。吓得孙儿媳妇儿倒退数步,失声惊呼道:“妈老汉吔,你们快点进来,婆婆已经走了哦!”
 
  外面的人听到这一声呼喊,在一片“唏哩哗啦”碗掉地上碎响过后,人们才醒悟过来,火烧屁股似的急急忙忙向幺婆房圈屋奔去。院子里的人听说幺婆仙逝,都感到惊讶,都说幺婆走的好明白。非要等到她所牵挂的人到齐了,心满意足了,不牵不挂地就走了。
 
  盛波二更是感到错愕。他在福建近段时间,总是感到心神不宁,冥冥之中似乎一种召唤催促他很想回家乡,使他归心似箭。他回来了,他尊敬的费幺婆与他说了一晚上的话,在祝寿典礼上给幺婆恭恭敬敬的拜了寿。不曾想第二天幺婆就撒手人寰,无疾而终。这难道是天意的安排?
 
  原本喜气洋洋的生日宴,顿时哀声一片。孝子、孝孙、孝婿围着端坐在太师椅上的费幺婆当堂跪下,双手伏地,轻声抽泣。孝女、孝媳则手拿纸巾帕子,捂住脸面,嚎声恸哭,哭声都是大体相似:“我那苦命的无福消受的妈妈吔,在你百岁生日的时候你就走了啊……!”
 
  突发如此大的变故,幺婆家顿时乱作一团。有亲戚赶紧跑到山峰杨家祠堂小卖部,买来香腊纸烛及鞭炮,孝子、孝孙跪在幺婆遗体前你一张我一张为幺婆烧“到头”纸。屋外有人燃放鞭炮,点指路灯引领幺婆灵魂过奈何桥去西天极乐世界。还有人拿只小桶带上纸钱去岩脚底凉水井去“请”水,为幺婆沐浴净身。净身后取下一块门板,堂屋寿堂立即变成灵堂,在这安放幺婆遗体。门板下点亮一盏菜油灯,谓之“七星灯”,说是天上的神仙下界来引领亡魂升天,才看得到她在那里。也许是昨晚幺婆进屋坐在椅子上就去世,时间有点长,遗体已经僵硬,安放在门板上幺婆依旧还是椅子上那个坐姿,不肯四肢平躺。她大儿子晓得,这是幺婆在责怪他们,临终时居然没有一个后人在她身边。大儿子含泪向幺婆表白:“妈,您老放心的去吧。昨晚您老走时,我们没有在您老身边,是因为我们太累了,睡着了,实属儿孙们的不孝,我们知道错了。其实您老还是幸运的,您所有的后人,祠堂家人、亲戚邻居都在这为您送了终的。”大儿子一边说一边轻轻地抚平幺婆的四肢关节,让幺婆平躺在门板上。然后才取下幺婆手中的黑木匣子,大家都以为匣子里装的什么金菩萨或是银锭子,所以幺婆才视为无比珍贵,连睡觉都枕着它。大家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大儿子打开。匣子里没有别的东西,只躺着两个红色封面有些发黄的小本本。拿出来打开看,上面贴着幺婆年轻时的照片,两只齐肩小辫,圆润的脸庞,齐眉的刘海。幺婆年轻的时候煞是好看。一枚鲜红的斧头镰刀印章盖在幺婆照片上,只是本本和印章上的字都是繁体字,不好辩认。有人说,叫张盛波尔来看,他写得来几个“狗脚菌”,见多识广,说不定他能认识这是个什么东东。
 
  张盛波尔过来,把两个本本看了一眼说:“这一本是党员证,”元胜村民一听就惊呆了,费幺婆居然是党员。什么党员哦?看这本本上发黄退色的字,应该是解放前的。元胜村民是觉得奇怪,感觉自己打懂事以来就觉得幺婆与众不同。幺婆身上有种不威自严的味道,她在元胜村好像就是一面旗帜,挺有号召力。当年修石河清水库,为了在五月梅雨到来之前完工,工程指挥部动员社员晚上加班赶工期,居然没有一个社员愿意去。还是幺婆站在水库埂子上振臂一呼,正吃到饭的社员立即放下碗筷,纷纷拿着扁担苑篼向水库埂子上聚集。村里没有她解决不了的事,村民有了纠纷,也愿意听她的调解。每年春节,全家人团聚,幺婆总是要召开一堂家庭会。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要爱这个国家。入了党的,要对党忠诚。没入党的,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学习雷锋好榜样。对人有礼貌,对公私财物不贪不占。俨然一名不食人间烟火的清官,严格要求自己及家人。她的所作所为,明明就是一名严以律己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嘛!
 
  也有围观的人说:“盛波尔,你有没有搞错,幺婆会是什么党员,你把本本上的字念给我们听听。”
 
  盛波尔:“肯定没错。”于是盛波尔大声念道:“党员证,玉碧二,女……”
 
  大家懵圈了,玉碧二?谁是玉碧二?幺婆内侄儿说:“我姑姑在娘家没有大名,就叫玉碧二。”杨高启也说:“就是睡在门板上的这个老婆婆,她以前就叫玉碧二”。幺婆的大儿子进一步证实说:“解放后,妈劳动积极,被评为先进分子,授奖时乡干部嫌玉碧二这个名字有些土,才给她取的费玉碧这个名字。”
 
  盛波尔接着说道:“印章上的字是中国共产党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第五工委;第二本是由西南民主联军第五支队第二总队王兆南签发的任命书,任命玉碧二为西南民主联军第五支队第二总队渠江河西岸后援部部长。”
 
  难怪前天幺婆对盛波尔说到幺公“至死都不知道他到渠江河西岸接头的后援部部长是谁”时,伤心得捶胸恸哭。盛波尔至此才明白:原来幺婆幺公都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是有严格的保密纪律的。没有党的命令,凡是从事地下工作的人,不得向周围的同志横向联系。不得向周围的人透露自己的身份,包括自己的父母孩子和夫妻。现在可以这么说,幺婆不仅是名老地下党员,而且还是名深藏不露的华蓥山游击队员。虽然她是渠江河西岸的后援部部长,但也是华蓥山游击队的一份子。至于幺婆为什么要隐藏自己的身份70多年,大家想不明白。盛波尔认为:这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关。因为当时华蓥山周边党组织里出的叛徒较多,至使上下川东党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解放后,江青在一次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华蓥山游击队几乎全是叛徒”。以至华蓥山周边幸存下来的地下党员、华蓥山游击队的领导干部在文革期间通通受到审查,甚至有的还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连由幺婆亲自护送经东岳乡转移到重庆,解放后曾任重庆市委书记的向杰栋也在重庆戴着高帽子被满街游斗。当幺婆得知发展她入党、直接领导她的王兆南,和她单线联系的向道合在华蓥山相继牺牲,无人为她证明其身份。她借回观阁娘家之机,特意上华蓥山,到月亭奄漾水凼王兆南牺牲之地的石碑前,痛哭了一场,然后就把自己的身份隐瞒了起来。幺婆这种“事后拂身去,深藏功与名”的高风亮节,值得我们现在的共产党员当成楷模学习!
 
  盛波尔向元胜村主任张小可建议,应该立即将费幺婆的党员证及当年的任命书,上报中共石笋镇党委及政府,让上级党和政府予以追认幺婆的身份,还给幺婆一个盖棺定论。
 

四十二

 
  张小可骑上电动摩托车,去石笋河向镇政府报告费幺婆的事按下不表。遇到这样的事,来向幺婆贺寿的亲戚邻居也不能走了。广安农村有句俗语:人死饭门开,不请自己来。农村有老人过世,需要帮忙的人较多。亲戚邻居帮忙的分一拨人到石笋河街上买菜买肉,有的就近到白云街上买黑白二布塔设灵堂。有人去欢喜坪请阴阳道师,为幺婆开路烧七破血河颂经做法事,超度幺婆的亡魂升天去极乐世界。
 
  杨高启以前做过阴阳道师,晓得老人过世丧家治孝的礼节,他不顾年老体衰,亲自来到灵堂,教幺婆的后人,要是有人来敬香吊唁幺婆,孝子或孝孙要快走几步,到屋当门迎接。无论来者是老是少,都要向前参一步,单膝半跪行礼。来者也会向前参一步双手向孝子做个扶的手势。来者敬香时,孝子要陪跪,孝媳要陪哭,哭诉的内容多是幺婆生前受的苦,死后儿孙们对她的思念。敬香者作揖叩头完毕起身,孝子同样向敬香者参半步以揖回礼。杨高启说,老嫂子在元生榜乃至白云,为人和善,有口皆碑。且还是名老共产党员,为广安的解放事业做出过贡献。现在百岁仙逝,应该当喜丧办。灵堂要用红黄布幔,原先买回来的黑白二布只能给孝子孝孙们披麻戴孝,给帮忙的和吊唁的当做青纱之用。还要做一场三献礼大堂祭,以追思老嫂子劳苦功高的一生。
 
  有人说,做大堂祭?会做大堂祭行三献礼的人都快死光了。蒋家沟还有一个,也老得走不动路了,你也把他请不来,这个三献礼怎么做?
 
  杨高启自告奋勇,说,阴阳道师根据老嫂子的生辰八字测算,需要在屋里停灵七天。趁你们要守灵七天后才出殡,这几天他找几个留守在家,能识字的中年人来排练。盛波尔不是会写吗?这个祭文就由他来写了。三献礼的礼赞、孝歌我还记得,我来组织一帮行礼礼生。
 
  大家一听,这个主意还不错,纷纷表示要得。就这么说定了,大家分头行动。
 
  灵堂搭设完毕,幺婆遗像挂在大大的“奠”字上方。娘家送来的挽联是“风范永存”,依然挂在灵堂的正前方。这时,道师已将灵牌书写停当。灵牌上书写的是“新故显妣张母费老儒人之灵位”,供灵开始,将灵位安放在幺婆遗体脚后。
 
  供灵是要唱孝歌的,唱孝歌需要两人以上共同合唱才能完成。一人正唱,其余的人附唱。广安地区农村老人过世都是这样唱的:
 
  正唱:灵前啊——
 
  附唱:(哀哀哟),
 
  正唱:点灯哦——
 
  附唱:(四魂啊),
 
  正唱:放光芒,
 
  附唱:(哀呀!哀呀!)。
 
  正唱:哭声啊——
 
  附唱:(哀哀哟),
 
  正唱:妈来哦——
 
  附唱:(四魂啊),
 
  正唱:喊声娘。
 
  附唱:(哀呀!哀呀!)。
 
  正唱:你把啊——
 
  附唱:(哀哀哟),
 
  正唱:儿女哦——
 
  附唱:(四魂啊),
 
  正唱:齐丢下,
 
  附唱:(哀呀!哀呀!)。
 
  正唱:一去啊——
 
  附唱:(哀哀哟),
 
  正唱:黄泉哦——
 
  附唱:(四魂啊),
 
  正唱:不归家。
 
  附唱:(哀呀!哀呀!)。
 
  正唱:你把啊——
 
  附唱:(哀哀哟),
 
  正唱:儿女哦——
 
  附唱:(四魂啊),
 
  正唱:抚养大,
 
  附唱:(哀呀!哀呀!)
 
  正唱:勤劳啊——
 
  附唱:(哀哀哟),
 
  正唱:恰是哦——
 
  附唱(四魂啊),
 
  正唱:雪中花。
 
  附唱:(哀呀!哀呀!)。
 
  正唱:阴司啊——
 
  附唱:(哀哀哟),
 
  正唱:不听哦——
 
  附唱:(四魂啊)
 
  正唱:阳间话,
 
  附唱:(哀呀!哀呀!)。
 
  正唱:守住啊——
 
  附唱:(哀哀哟),
 
  正唱:棺材哦——
 
  附唱:(四魂啊),
 
  正唱:泪巴巴。
 
  附唱:(哀呀!哀呀!)。
 
  白天幺婆灵堂哀乐齐鸣,道师敲着木鱼为幺婆颂经做法事打围鼓。晚上孝子贤孙、孝女孝媳要为其彻夜守灵。守灵守到晚上更声响,孝女、孝媳要唱五更孝歌。为了不打瞌睡,孝子孝孙也会跟着唱。五更孝歌的唱法,也是要正唱、附唱多人合唱才得行,就像唱供灵孝歌一样。
 
  初更孝歌
 
  樵楼一更鼓响天,
 
  想起儿娘在生言。
 
  教训儿孙行正道,
 
  勤耕苦读莫贪玩。
 
  孝悌忠信家声远,
 
  为善崇德子孙贤。
 
  此话儿娘常常讲,
 
  叫儿思想泪涟涟。
 
  二更孝歌
 
  月照园墙鼓二更,
 
  想起儿娘一平生。
 
  忠孝为人守本份,
 
  兄弟姐妹孝双亲。
 
  勤俭持家又谨慎,
 
  公平正直不欺人。
 
  左邻右舍都尊敬,
 
  死了谁不叹一声。
 
  三更孝歌
 
  守孝三更鼓三锤,
 
  孝子孝女坐一堆。
 
  堂前设起空灵位,
 
  不见儿娘好伤悲。
 
  娘不叫儿去安睡,
 
  也不喊女进闺门。
 
  从此不与娘相会,
 
  咽喉哽哽泪长悲。
 
  四更孝歌
 
  樵楼更鼓四锤敲,
 
  儿娘棺材静悄悄。
 
  想要去把儿娘叫,
 
  可恨黄泉路远遥。
 
  灵前烛花空自爆,
 
  儿女眼中泪长抛。
 
  要与儿娘齐欢笑,
 
  除非阴司走一遭。
 
  五更孝歌,
 
  樵楼咚咚打五更,
 
  儿思娘亲到天明。
 
  守在棺材急忙叫,
 
  犹如南柯梦一回。
 
  千呼万唤不答应,
 
  娘亲如今到阴曹。
 
  儿女眼泪如雨滚,
 
  红日东升照孤灵。
 
  到了第三天,马路上开来几辆小轿车停在幺婆院子外。小车后跟着辆小型货车,货车上有花圈花蓝。从车上走下来几个干部模样的人,领头的是石笋镇的王镇长,他经常来元胜村检查工作,大家都认识他,只是身后的几个人没见过。
 
  幺婆的家人为难了,既然是官方来人,丧家不知如何接待,总不会以行孝之礼迎接。正犹豫间,盛波尔说,可叫村主任张小可去迎接,村委会是基层组织,也是一级政府,官方接待官方,正好对口。
 
  来人是广安市委和区委宣传部的同志,他们是代表广安市、区两级党委和政府来吊唁幺婆的。王镇长说,他收到张小可送来幺婆的党员证和任命书,连夜送到广安市党史馆,经查阅相关资料,反复核对,确认幺婆是个老党员、老同志。中共广安市委和广安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幺婆的老党员、老干部的身份予以追认。并带来一面鲜艳的党旗復盖在幺婆遗体上,以广安市、区两级党委和政府的名义,送来了花圈花蓝,以示悼念!还带来了新闻记者现场采访。第二天,《广安日报》平面媒体和广安电视台都作了相同的报导“隐瞒70多年身份的华蓥山老游击队员阖然长世,事后拂身去深藏功与名的高风亮节是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四十三

 
  转眼守灵七天已经过去,明天就是“出殡”安葬幺婆的日子。今晚是守灵的最后一晚,还要在幺婆的灵前举行“三献礼”。三献礼是子女对逝去的父母养育之恩表示永世不忘的一种祭奠仪式。三献礼一般分初献礼、亚献礼和终献礼三部分,所以叫着“三献礼”。三献礼是儒教的祭奠仪式,在农村也不是所有死人都能够享受的,必须是德高望重而且要七十岁以上,没有父母以上长辈健在的才能举办三献礼。
 
  三献礼举办之前,在丧房的门口摆两张桌子。左面的桌子是死者娘家人的观礼席位,上面代表性的放几个菜,一瓶酒,几双筷子。右面的桌子上,摆着鱼、肉肝、盐、醋、酱、蒸、饼、羹等九个盘子,香火、表纸、奠酒、冥票等祭奠的物品。这张桌子叫迎神所。迎神所过后依次是灌洗所,灌洗所是只独凳上放个盛有水的脸盆,还有洗脸帕、蔬子等等,供孝子孝女在此洗脸蔬头之用。
 
  行礼开始了,四个礼生穿着黑色的长袍子,头带黑色的礼帽,分正统、正引、陪统、陪引四个人。他们迈着八字步,大摇大摆地从礼生席那儿走出来,站成一排,先向左面桌后坐的总负责行礼的老礼生鞠躬,然后向丧房门口鞠躬,最后四个人分成两班,正统和正引站在丧房的右面,陪统、陪引站在丧房的左面,每个人脸上充满了严肃的气氛。
 
  四个礼生拉长了声音,扯着嗓子喊:“不执事者退位,执事者进位,现在开始行三献礼啰!”
 
  这时,围观的群众和亲戚很多。人们都静穆的望着丧房门口,包括坐在与丧房门口相对的墙跟下的吹鼓手们。
 
  坐在礼生席位上的礼生总管,扯长嗓子喊道:“奏乐!”
 
  坐在乐棚下的吹鼓手们,精神为之一震,很起劲的吹起了将军大坐帐的曲子,在讨好着礼生,因为这第一支曲子是礼生登场的前奏曲,开头一曲吹得好不好,代表乐手们的演奏水平,以后要多吹或者少吹,就由礼生们定了。
 
  如果礼生对吹鼓手们的表现满意,行礼的过程中,可以叫他们少吹几个曲子,做些照顾。
 
  如果对他们的表现不满意,可以为了讨好事主家,在行礼的过程中,把可以合在一起进行的礼节分开来进行。
 
  每行一个礼节,奏三次乐,那是合情合理的,谁也没有异议,只是辛苦了吹鼓手。所以,吹鼓手一般都不惹礼生,一次事过得关系好了,下次谁家有丧事,要请礼生的时候,他们还可以向主人家推荐吹鼓手。
 
  吹鼓手们的开场白过后,陪统伸长了脖子,用长长的腔调喊道:“行三献礼!”“三献礼”就这样开始了,唢呐声戚婉地响成一片哀思,令人久久的难于平静,一个人就是这样来到世上,又这样匆匆走过一生,还是这样匆匆地去了。
 
  陪引站在一边也伸长了脖子喊:“领孝子出丧处。”
 
  正引随后一声大喝:“起!执仗!出丧处至行礼所!”
 
  于是那些孝子,主要是儿女们,皆身穿孝衫或孝袍,头戴麻冠、孝纱,脚穿白布做的布鞋,腰系麻编绳带,手拄着用白纸缠成的哭丧棍,从丧房守灵的地方跪着倒退出来,排成一行站在配引的后面。孝子排队,一般是按照年龄大小儿子在前,女儿随后,女婿跟在女儿后面,后面是孙子、孙女,再后面是外孙、外孙女,再后面是重孙、重孙女之类。
 
  正统:“执事者各执其事,主祭者各就其位,灌洗!”意思是祭奠的人在祭奠之前,要洗淨自己的双手,才能进行祭奠,以此表示对死者的尊敬。
 
  正引:“引孝子至灌洗所!亚杖!灌洗!凈巾!执杖!复位!”
 
  只见孝子跟着正引,按他的要求绕场一周,在身旁放下哭丧棍,作出一种象征性的洗脸洗手的动作,然后用一条毛巾擦擦脸和手,又拾起哭丧棍,跟着正引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陪统:“行初献礼!”
 
  陪引:“孝男就位!”意思是让其他的女婿、外孙、侄儿、孙子等男孝子和女儿、侄女孙女等女孝子们跪在原地不动,幺婆的儿子叫孝男,进入祭奠的主位置。
 
  正统:“跪!起耶!叩首!上香!行祭礼!”
 
  正引:“引孝子至香案前!执事者捧香、捧杯、捧酒、捧文,引孝子至灵杦前!”
 
  前面,两个知客,拿着一应的香火、酒、祭文等东西,后面跟着两个主要的孝子,绕场一圈,到了上房也就是灵堂的前面。
 
  陪引:“跪!起耶!上香!捧杯!”
 
  孝子按照礼生的要求,在灵杦前,跪下磕头、作缉,由知客将香火点燃之后,自己接过来插在香炉里。
 
  这时礼生伸长脖子高嘁:“执事者退位,主祭者进位,现在恭听念祭文咯!”
 
  这时的元胜村民和亲戚六眷将主祭席位围了里三层外三层,都伸长了脖子,屏住呼吸支起耳朵听。他们知道,幺婆这篇祭文,看到是张盛波尔坐在阶沿桌子上伏案书写的。这是当到元胜村民做的一场考试,到底你张盛波尔会不会写,一会儿就由坐在礼生席首位的那个老先生口中念出来的就知道了。写的好与不好,待会在乡民的口中自有一番评论。只听那个老先生带着哭腔、拉长了声音念道:
 
  公元2019年农历桂月仲秋后日,孝男先贵扑伏于吾母灵前叩首泣血祷告:
 
  呜呼啊——
 
  乙亥桂月,中秋之际,慈母仙逝,享年百龄。
 
  张氏家族,儿女心碎,肝肠痛断,情何以堪。
 
  吾母玉碧,勤劳善良,一生畸岖,一生坚强。
 
  生于乱世,长在观阁,姊妹六人,排行老二。
 
  少小家贫,未进学堂,帮衬父亲,女当儿郎。
 
  春耕秋作,挖煤为柴,终日劳作,艰辛倍尝。
 
  年方十六,幸遇贤达,谆谆善诱,加入我党。
 
  后遇我爹,女貌才郎,革命同志,鸾配鸳鸯。
 
  身负使命,推翻旧制,秘密联络,传为美谈。
 
  生儿育女,种地盖房,抚弟护妹孝敬爹娘。
 
  儿女双全,满心欢喜,父慈母爱,品格优良。
 
  哀哉吾父,英年早逝,惨遭毒手,血染黄泉。
 
  吾母坚强,勇挑重担,青年丧夫,只手撑天。
 
  一双儿女,还未嫁娶,起早贪黑,养猪喂鸡。
 
  儿婚女嫁,相继成人,哺育孙辈,又担重任。
 
  孙辈长大,远离家园,祖母牵挂,秋水望穿。
 
  苦尽甘来,享受天伦,居家旅游,拒不相随。
 
  吾母常讲,有党领导,幸逄盛世,国泰民康。
 
  丰衣足食,不愁温饱,东游西荡,浪费钱粮。
 
  三顿素食,青菜粗粮,百病不生,福体健康。
 
  百岁之日,亲朋欢聚,可怜吾母,安祥西去。
 
  想母深恩,永世不忘,念母亲情,痛断肝肠。
 
  皇天后土,共鉴我心,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祭文读完,围观的人鸦雀无声,只是你看着我,我观望着你。对盛波尔写的这篇祭文,无可厚非,心里五味杂陈。礼生高嘁:“奏乐!”
 
  吹鼓手鼓起腮帮,顿时鼓乐齐鸣。
 
  正统:“乐止!”
 
  吹唢呐的吹鼓手们,停止了奏乐。
 
  正引:“祭酒!起!执杖!平身!复位!”
 
  陪引:“进鱼!”
 
  正引:“设供鱼所!”
 
  执事的那些人们捧着鱼、盐、蒸(蒸熟的猪肉、牛肉、羊肉之类的东西)走到棺材前,跪下,献上盐、蒸、鱼等祭品。
 
  正统:“皆跪,奏乐!”
 
  吹鼓手们奏起音乐,男女孝子们跪成两行,男一行,女一行,面对灵位。
 
  正引:“上香!起!平身!复位!”
 
  陪引:“皆跪!息烛!”
 
  陪统:“阖门!”
 
  于是,男女孝子、礼生、执事的人都出来了,孝子们全部跪在灵堂之前,执事的人吹灭灵前的蜡烛,放下门帘,意思是等着死去的人在里面享受大家的祭品。
 
  正统:“歌诗!”在外面大声朗诵《诗经,蓼蓼者莪》。朗诵完了继续行礼。
 
  正统:“启门!”
 
  正引:“明烛,主人以下各复本位!”
 
  执事的人点上灵堂里的蜡烛。
 
  陪引:“祝文冥乡,焚起!鞠哀!”
 
  孝子们跪在灵前,烧了祭文,嚎啕大哭着走出来。
 
  下面紧接着的,按照顺序是女婿、女儿的祭奠,侄儿、侄女的祭奠,幺婆的家祭,就这样举行完了。
 
  第二天,一所崭新的新坟耸立在元胜村村中央的团包岺下,面对着元胜村。幺婆去了,元胜村民顿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像心里失去了什么。心里还在念念不忘那个慈祥、平易近人的老婆婆。每有村民出门,总会情不自禁地向团包岺望一眼,那里不仅是元胜村的最高峰,而是那里从现在起,躺着一个元胜村最可爱的人!
 

作者简介

   张继胜,靓与不靓,就是照片上这个拽样,性别起眼一看就知道。现在福建打烂仗,系四川广安的一个地球修理匠。山野村夫只进五年学堂,心却比天高。写作文纯是爱好,只想为生活添点佐料。

zgyt@vip.163.com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9号

Copyright © 中国亚太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624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