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亚太学院 > 智库网络 >

根“痴”龙厚贵

来源:谢成龙作者:发布时间:2017-01-12人气:
       阳春三月在绵阳旅游,经朋友引荐,我有幸结识了一位中国当代农民艺术家,被世人称之为根“痴”的龙厚贵。

初次见面,龙厚贵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憨厚、诚实,一副地地道道的山区农民模样,穿着非常朴实,一米七、八的身材,一张黑泑泑的脸庞显示出山里人的本色,一双勤劳而起着厚茧的双手证明他靠的是凭手艺生活的人,他,举止落落大方,而行为专一。

龙厚贵,1953年8月出生在德阳市旌阳区新中镇茶店村十八组龙家沟一户农民家庭。父亲1957年初因病去逝,丢下母亲和他四姊妹。当时的经济十分困难,吃了上顿愁下顿,迫于无奈,少年时期的龙厚贵在村上先学木匠后学石匠,但仍然解决不了家里米面油盐醬醋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天他与本村的村民,邀约一起去德阳市花木市场赶场时,被那些摆放在地上奇型怪状的树疙篼所吸引。他立刻停住了脚步,上前主动向卖货人问东问西以及出售价格等等。龙厚贵当时心想,像地上摆起的这些树疙篼在我们山上到处都是,在乡下都是用来煮饭、炒菜、煮猪饲料,更没有想到的是居然还能进入市场进行卖买,继而又想为什么市场上那么多人都可以将它当成值钱的东西来卖?这一连串的问号促使龙厚贵萌生出一种想法,既然人家都可以在市场出售树疙篼,何不该我也尝试一下。背着背篼上山捡回许多树疙篼到市场来出售,换点现钱补贴家里。龙厚贵越想越来劲,说干就干,回到家里,扛起一把铁锄头,背着一个竹背篼上山不到半天功夫,他就采集了一大堆形象怪异的树疙篼,有的像天上飞的小鸟;有的像地上跑的走兽;有的像水中游的鱼儿;还有的像寺庙中的菩萨;还有的像大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景观………他拿起来每一根树疙篼仔细看了又看,越看越像,并将这些树疙篼迅速装入背篼里高高兴兴地背回家,等到下一个逢场天,又重新装入背篓,独自一人从家里徒步行走,背着重达三十余斤的树疙篼,沿着崎岖不平不成规则的环形山路,每次往返要八十里山路程,有时凌晨三、四点钟就要出发,有时还点着火把,直到早上八点左右来到德阳市花木市场内,学着别人那样找块空地开始销售自己亲自挖的树疙篼。闲暇时龙厚贵与隔壁的‘同行’交谈中得知,卖树疙篼这门活不简单,别看它很平常,不起眼,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在旁人的指导帮助下,龙厚贵第一次所背的十个树疙篼全部卖完。当时,他十分兴奋。在回家的路上,龙厚贵边走边想卖树疙篼真划算,既能得利又能学艺一举两得,于是,萌想着做根雕艺术,干脆不干木匠和石匠那些活,把全部精力用在根雕上,说不定以后还有大的出息呢!

连续几个逢场天,龙厚贵照样背着从山上挖回的树疙篼,到市场销售几乎卖完,在与那些根雕爱好者的接触中,龙厚责渐渐地爱上了根雕这门艺术。于是,龙厚贵又想光靠卖树疙篼不是长久之计,还得自己动手动脑制作才行,并经常向他们请教,不仅结识了许多根雕爱好者,而且还得到很多启发,从中学到很多根雕技巧和艺术,他常想只要坚持与城里的根雕师傅们认真学习既能学艺,又能提高个人根艺修养,何乐而不为呢!

1995年龙厚贵真正迷上了根雕艺术,却在这个穷乡僻壤引来许多非议,有人说;“连每天一日三餐都还没有理顺,还有精力做些无事包筋”。有人说;“在山上捡些不值钱的朽木烂柴,不如坐在茶铺里喝茶或打打纸牌或扑克,自由自在有什么不好,非要受那份苦罪,关键是又卖不到几个钱”。有人又说;“老龙身体那么强壮,随便做点什么活路都能把俩口子的生活弄走”。有人又说;“一个乡下的泥腿子也能闯进根雕艺术天堂,那简直就是白日做梦!”。就连他妻子经常在他耳边唠叨埋怨他成天不务正业,你是一个山区农民,本应以农为主,种好自己那几分田地,一气之下将龙厚贵千辛万苦从大梁子山上冒着生命危险攀崖挖出的树疙篼,统统塞进了灶膛里,让龙厚贵死了这条心。后来,妻子看他左说右说始终听不进去,见他对根雕像着了迷似的,也就从当初竭力反对到后来干脆不管,最后还主动给龙厚贵当起助手,家务事全由妻子承包,使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根雕艺生涯之中。

满村的风言风语,并没有阻碍、动摇龙厚贵热爱雕艺术的信心,反而使他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有一天下午,他途径邻村一村民家门口的时候,看见一个庞大的树疙篼堆放在农家屋檐下,他立即走上前去左看又看,上看下看,从形状上像一个莲台观世音菩萨,又像是一个龙飞凤舞,总觉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根材。于是,他主动敲开房门与主人家进行商量,说他要购买这个树疙篼。房主人一听以为是遇见了一个精神病人不再理他。龙厚贵却厚着脸皮再三恳求卖给他,顺手从上衣内掏出二十元现金交给房主,便买下了这个重达150多公斤的树疙篼,然后,又花40元钱找来一辆农用手扶拖拉机,运回到自己家门口,但这个树疙篼体积过大,只好暂时堆放在邻居屋檐下。第二天,不知道是谁家的小孩用水果刀在树疙篼上砍了几下,龙厚贵心疼了好几天并暗自说道;“真是可惜呀!”。

1998年,当德阳日报报道了《龙厚贵迷上根雕艺术》,德阳市电视台、旌阳区电视台连续八天重播了龙厚贵迷上根雕艺术新闻之后,引起了德阳市根石艺术家协会重视。德阳市根石艺术家协会主席衡平主动登门拜访龙厚贵,同时,真诚邀请龙厚贵成为根雕艺术合伙人,直到2005年一直给予龙厚贵艺术上的指导,经济上的帮助。1997年,龙厚贵正在德阳市花木市场销售他的根雕的时候,有一件形状象一条蛇的根雕成品,上面还有许多鳞片活灵活现非常可爱,这时,恰好走来一位中等身材的中年人来到龙厚贵的地摊面前,仔细看了看龙厚贵所卖的各种根雕,其中看上了那条蛇的根艺作品,用120元人民币买走这件根雕作品。原来这位购买者便是我国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申泰明先生。事后申老师发现龙厚贵所作的根雕作品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材。2007年,当申老师了解到龙厚贵在根雕艺术中一人单打独斗已经两年时间没有帮衡平合作时,深深地感到在龙厚贵身上藏有一种无限的潜力,便主动与龙厚贵搭讪,了解情况后申老师问龙厚贵愿不愿意跟他到绵阳?那里有他的根雕奇石工作室。龙厚贵欣然同意,夫妻俩收拾好简单行李,告别了破旧的房屋,告别了生他养他的故乡,夫妻俩人跟随申老师一道来到绵阳川西北地质队(何家山)上安家落户。

到了绵阳之后。一切安排妥当,龙厚贵感到十分轻松、满意,这里住宿条件虽然简陋。但有电还有自来水,根雕奇石工作室也比较宽大,比起老家的确优越多了!为了制作出根雕精品,龙厚贵长期与树疙篼为伴,与朽木和刻刀为伴,与根雕工作室为伴,得到的收入并不多。但是,有了一个比较可靠的安身之处。最主要的是有了自己施展才华的地方。他,几十多年的执着追求,寸步不离那些奇形怪状丑陋的树疙篼,凡是经过龙厚贵亲手制作的人物动物、花鸟鱼虫、飞禽走兽、自然景观等等根艺作品件件栩栩如生,件件惹人喜爱。无论摆放在家庭内外,还是摆放在公共场所,都是那么扯人眼球。引人注目,令人十分羡慕。为此,他常常用这样一句话作为根艺制作的座右铭“盛世龙腾飞,申师厚道人;根石贵自然,知足乐常人”。随时激励自己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根雕艺术。他在申泰明老师的倾力扶持下,根雕技艺得到飞跃的提高,在国内绵阳、德阳、成都、泸州等地多届根雕奇石精品展览中,龙厚贵参展的作品中均获名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根艺作品有《盛世龙腾》、《狐狸与乌鸦》、《盗灵芝》、《中国结》、《红佛齐天》、《晨练》、《撒网》、《雄起》等数十件根艺作品在展览中分别荣获金奖、银奖以及一等奖、优秀奖等奖项。2001年在“第四届中国民族民间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交易博览会上,被正式命名为农民根艺艺术家,并颁发证书。

有人说他傻,可他并不在意;有人说他痴,他更不会搭理,因为他太热爱根石这门艺术,不管傻也好痴也罢,他说值得,他这一生其它爱好没有,只钟爱根艺。他这一生不图名、不图利的顽强拼搏精神,值得世人敬佩。正是他的这种执着,这种追求,换来的是根艺制作最高境界,换来的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到目前为止他虽然取得了全国根艺精品展览数十个金奖、银奖,但他仍然处于与根为伍,乐在其中;他虽然获得了中国农民艺术家殊荣称号,但在他的生活圈里仍然没有停止前进,而是在他有生之年刻苦钻研根雕艺术,将中国的根艺文化推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


zgyt@vip.163.com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9号

Copyright © 中国亚太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624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