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与活动 > 专题与活动 >

创造实绩——热烈祝贺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胜利闭幕

来源:四川文学网作者:罗柱发布时间:2025-03-12人气:
 

        前些日子和朋友讨论起已经消失的节假日。朋友突然问我:还记得农忙假么?我楞了一下,多久没有听到这个词了。对我们来说,农忙假当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了。
        还记得那个时候,学校里号召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家里多做力所能及的事。乃至大多数学生在作文里,都忙着擦桌子、扫庭院,农村里的学生更多的则是帮着家里生火做饭。
        那个时候,居民家中能配备一台电话,已经是高端大气,更不用说私人汽车。由于不方便联系家长,每次放农忙假,老师总会说一些什么。如今却也是想不起来内容,只记得大抵是为了培养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于是放了农假,要大家为地里的活儿做出自己的努力。
        那时的我怎会记得老师说了什么?每到放假,便和邻居家的小哥一起到他外婆家厮混。由于本身就是世交,又是发小,加之年龄尚小,不知何为客气。只要招呼一声,总会跟着一起到处跑。往往是上午出发,晌午时抵达,吃过午饭,又去公社养鱼的鱼塘里玩耍。鱼塘水不深,不过一米而已,守鱼塘的大爷午饭爱喝二两酒。彼时,四川的日头还挺毒,老爷子酒后困乏,躺在屋前的摇椅上,将蒲扇往脸上一盖,便睡了过去。一群小鬼则趁机下到鱼塘里戏水。
         公社里的人都知道鱼塘虽然不深,但角落里掩着一口老井,小孩如果不注意掉了进去,大半是救不回来。故而,大人们对下鱼塘戏水的孩子也从未给过好脸色。每当老爷子醒来,看到十多个半大的娃玩疯了,就提溜着一根竹竿,站在岸上大声呵斥。此时,孩子们也不顾是否光着腚,纷纷上岸,找到各自的衣裳凉鞋,抱在怀里便四散跑了。当晚,公社里多少能听见这些娃的哭声和父辈们的斥骂声。然而,孩童们的记性似乎都有一些问题,虽然头天挨了打,第二日依旧会邀约一起去鱼塘游泳。
        若大人们对孩子盯得紧些,我们这些半大小子,也是呆不住的。不能下水,便去田边帮忙。说是帮忙,却也没几个孩子真会干多少活儿。多是忙个把小时,便耐不住性子,或去扯一些茅草编做长枪打闹起来,或去水田边上,抠出几枚田螺,敲碎了拿去钓龙虾。
         在我的记忆里,钓虾从未用过吊钩鱼线之类。孩子们找到结实一点的木棍,用绳子拴在木棍一端,绳子另一端将田螺肉捆好,不至被虾拖扯掉即可。这些虾好像只认吃食,纵然被人抓在了手里,也不愿意放弃螯上的田螺肉。只要运气不坏,一下午的时间,便能钓上来小半桶。那时对龙虾的吃法,也不像如今这般讲究,但凡钓着了,提回家里,去头去尾,滚上芡粉,再在油锅里炸几分钟,便是一道不错的下酒菜。酒后的大人们,常会拉着小鬼们开始掰扯自己童年时的农忙。我们也会大惊:原来,他们也曾有过童年,也曾是孩子。然则,他们的农忙假,听说是啥活都会干:栽红薯、割麦子、收豌豆……在他们看来,似乎这才是正常的农忙假,而不是让孩子们回来撒欢。不过,这些话在当时的孩子们看来,也只是大人们喝多几口黄汤的醉话,当不得真——不能玩的假期,那能算假期吗?
        如今回忆起来,农忙假的设立,的确是为了和老天爷抢农活,只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外出务工者的增多,早已成为一个时代的烙印,随着那个时代远去。剩下的,也只是一段记忆。


 
作者简介
罗柱,四川乐至县人,四川省诗词协会会员。

zgyt@vip.163.com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9号

Copyright © 中国亚太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624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