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与活动 > 专题与活动 >

沸腾的侨乡和故乡

来源:四川文学网作者:钟 艺发布时间:2020-04-10人气:
  新中国成立前,据父亲回忆说,人们的穿衣主要以黑白灰三色为主,款式单调,那时候人们受物质条件限制,大部分的穷苦农民都穿的单调的粗布衣裳。
  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后,人们所穿衣服的颜色和款式开始多样化,各种式样的服装层出不穷。
  父亲就是赶上八十年代初和左邻右舍的人一起随“川军”南下务工的,那期间,我还在学校读书。每当想起父亲在外,我常常潸然泪下,在晶莹的泪光中,仿佛看见那些建设者移山填海,顶风冒雨修公路,建高楼在酷暑和严寒中奔波忙碌的情景。当父亲从沿海地区归来时,我看着他抖落岁月的风尘,一脸的沧桑和“悲壮”,禁不住引起我对未来无限的遐想。
  九十年代末,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决心沿着父亲当年走过的路,去追求我的梦想,于是随着又一次民工潮的高涨涌入了侨乡这方沃土。
  江门在历时几年中发展成为一个中等工业城市,通过联营、兼并嫁接外资等办法创造产值超50亿元、100亿元、2000亿元的龙头企业,产品远销欧美、港澳、日本,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江门不但以轻工业著称,而且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江门五邑(以侨乡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市习称五邑)是中国著名的侨乡,这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南粤的风土人情,还有风光旖旎的自然和谐。
  我喜欢那沿街而建的许多茶楼和酒家,在清晨的闹市中,四面八方的人云集于此,相互斟茶问好。一壶热茶,泡不完的长短,聊不完的话题,谈经济,论形势,叙改革开放:从新中国的成立到包产责任到户,从蓬江至外海大桥集工业、商业、饮食、娱乐为一体的十里长街到江门至礼乐的商住走廊,从三资企业到民营工业区,从街市最新流行的色彩到一日三餐的海鲜。茶楼熬过上午的繁忙,渐渐静下来,一年四季就这样反复,在匆忙中轮回,在每一个有风有雨的日子,茶楼的香火,敬奉的财神一直那么旺盛,倘若你在桃红柳绿的某一个烟雨迷蒙的早晨或傍晚去感受那淳朴的侨乡民俗民风会令人流连忘返,其乐融融。
  这里有秀丽壮美的玉泉飞瀑,有蜿蜒起伏的滴翠晴峦,这里有我大雁山攀登的高歌,东湖泛舟的激情,有誉为“东方夏威夷”的上(下)川飞沙岛的快感,有小鸟天堂“鹤鸟凌空,振翅齐鸣”之壮观,我曾缅怀刑场上婚礼的周文雍,陈铁军烈士,我曾瞻仰海外华侨冯如故居。这里有太多的名胜古迹,革命纪念胜地,有辛亥革命的义士梁启超故居,陈少白纪念馆;有文人学士,名家云集的故址,也有宋王朝设寨驻兵,历代相争的衙门炮台……我在英雄的墓碑前沉思,眼前浮现出那些血红的战火。
  钩沉往事:刀耕火种的时代,他们历尽苦寒;风雨入侵的日子,先人们备受磨难;外敌入侵的时候,同胞们齐心协力誓死抵御外寇;一贫如洗的岁月,他们咬紧牙关艰苦创业。他们有的被迫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到国外当劳工苦力,穿越时空的隧道,在历史挡风的背影里,我放佛看见了那一群于枪林弹雨中奋战的人,为了和平、幸福!
  而今的江门五邑侨乡正以高起点、高速度、大发展的崭新面貌崛起在这片美丽富饶的珠三角,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条条柏油路四通八达连接着侨乡的文明和富有!
  逢年过节的侨乡,如银的明湖上早已龙舟待发,系红头巾的汉子擂鼓呐喊中湖面上已经千帆竞渡,百舸争流。顿时,助威声,叫喊声、欢笑声夹岸而起,待到龙舟靠岸已是人声鼎沸!你看啊,那船桨卷出的一道道水波,划出了侨乡的富足和甜蜜的乐章。
  我常在人民文化广场漫步,这里有晨起舞剑矍铄的老者,有黄昏时一对对情侣结伴的身姿,人们都在感受这韶华的岁月,有孩子们自由的溜冰玩耍。我常想:我与父亲缘定于此,漂泊于此,冥冥中在昭示着什么?
  五邑侨乡,每年一度的迎春花卉一过就盼着年宵的到来。
  记得去年的年宵花市,远远地就望见那花团锦簇连绵几里的花市在霓虹闪烁中交相辉映。我们三五成群结队,也有儿媳携着老人,老人牵着小孙来观赏火红的杜鹃,圣洁的牡丹,如粉的桃花,大盆金旦,郁金香,仙客来,华灯照耀的夜幕下,无数的烟花和爆竹燃放成五颜六色的花瓣点缀着都市璀璨而迷人的夜,我在人头攒动中游走,不禁想到:皓月朗照,百年梦圆的香港,乾坤指引归来的澳门,在一带一路的伟大征程中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我在繁华和喧嚣中乐不思归,人衬着花,花照着人……
  从异乡到故乡,我所看见的是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都住起了楼房,农村的破旧房,危房不见了,率先富裕起来的人们甚至住进了别墅。随着国家政策的稳步实施,我国交通方式发展日新月异,海陆空齐头并进,地铁、高铁、飞机、汽车、磁悬浮、轮船等为我国的交通方式不断添彩。
  我的家乡在改革开放后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有一首写到《红色走廊》。
  从南江,到通江,
  石板路几百里长,
  长长的大路穿山谷,
  好一条红色走廊!
  这就是20世纪60年代对石板路的描述。
  这条红色走廊上,沿着米仓古道和荔枝古道,缓缓而来的是你吗?驼着岁月的风尘,驼着盐巴、大米,在这里,穿越千年!
  然而,我们的先民,就是这样顶着风霜雨雪,在羊肠小道上穿越千年的时光,融入血脉的,是绵延不绝的刚毅之风!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物换星移的时光里,在建国七十周年红色的征程中,这里铺上了柏油马路;穿越山谷的桥梁飞架南北。如今,这里的路更宽了,楼更高了,农村和城市更漂亮了,到处都是青山绿水。
  那些如雨后春笋般突然生长出来的一座座大桥。那些穿梭于高山峡谷之间的公路桥、铁路桥,那些把乡村和城市紧紧相连的石拱桥、水泥桥、一号桥、二号桥、三号桥……还有,正在修建中的廊桥,就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就是这一座座桥梁连接到全国各地,连接到宏伟的,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连接盛世中华,连接到你和我的心上!
  故乡的风常常伴着我,在司马相如的鼓琴声里,听城市流淌的水声,听鳞次栉比的高楼长高的声音,听望王寺诉说一千公里以外的思念。他们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和坐标,从宋代天文学家张思训到辛亥革命先驱董修武、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坚。你还可以聆听到“世界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光芒四射的教育思想。
  这里有多情的山川和河流,有天下第一洞中峰洞、有诺水洞天、有光雾红叶,有新农村、新面貌,有“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恩阳机场和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
  沸腾的侨乡和故乡,这里正聚焦着投资的热点,这里正演绎着淘金的梦幻!我将挥洒青春和热血向着这片多情的土地。我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借建国七十周年之契机,必将带动沿海和内地经济持又一次腾飞!

zgyt@vip.163.com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9号

Copyright © 中国亚太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624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