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与活动 > 专题与活动 >

归去来兮

来源:未知作者:王禹卓发布时间:2018-07-02人气:
      外祖母这几年间异常地想回老家。一年甚至要扭着母亲和舅舅送她去几回。而每每归乡,外祖母总会在各个侄儿侄女的陪伴下穿梭在县上的几家麻将馆;出没于乡间的几场“坝坝宴”,玩得忘乎所以,仿佛她早年受过的那些苦难早已如过眼云烟。因为曾祖母的早逝,曾祖父的散淡疏旷,外祖母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这也是她终生的遗憾。大字不识几个闯天下,仅凭着她不多的见识和知恩义、重感情的醇醇本真性情勉力撑起了她的小事业,她艰难的婚姻以及母亲一辈几兄妹的生活。
 

      时过境迁,外祖母已经年逾80岁,身体大不如前。今年,她坚执要求一定要再回一次老家,“看望”她的父母,将她的所有侄儿侄女聚到一起。在同样两鬓斑白的远房表亲的指引下,她几乎是被我们几个孙辈轮番扶着,在幽峭的山中走走停停半天,才终于精疲力竭地依偎在了她母亲的坟上。她沉默良久,对着滴满青苔的坟冢喃喃自语,像个孩子。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末了只有一句:“妈,你就好好的。”我想,这并不是因为外祖母不善文辞、不通文化,而是真真切切的“欲辩已忘言”。面对自己的父母,每个人都保有孩子的一面,而那种原初的依恋,是难以用辞藻堆砌出来的。这便是所谓的一切尽在不言中吧!
 

      又是一阵步履蹒跚,外祖母停在了她父亲的墓前,一方竹林掩映下的小坟茔。这次,她显得更持重,理了理素日里随散的衣冠,甚至俯下身躯拾走了外曾祖父墓上的荆棘。但她却以寥寥数语,结束了她与父亲的“对话”,而非与她母亲的絮絮之谈。
 

      全程外祖母都没有流泪,但我却倍受触动。是什么样的意志,支撑着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者跋山涉水、年年归来,只为告慰在天之灵?或许,人在初生与迟暮之年,都会有对归宿感的强烈渴求。前者是即将面对未知前产生的依赖;后者是已经经历生命后的倦与充盈。二者都需要一个精神的港湾。对中国人来说,这个港湾,是故乡,它或孕育新生,或颐养天年。
 

      外祖母老了,她需要的,很明显是后者式的。暮年归乡,实则是灵魂的回归、复命。而回归之后,剩下的,便是面对一个生命轮回的终结。孔夫子久不梦见周公,自感大任已尽,时日无多,衣钵也应传承后生。不知外祖母是否也受到了天命攸归的某种感召,故如此频繁的回到故乡,进行一次次仿佛相聚的离别。而从此,我能为外祖母做的,便只有祝福与陪伴吧。
 

      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作者简介:

      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初2019级  王禹卓


zgyt@vip.163.com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9号

Copyright © 中国亚太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624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