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璀璨的阳光,一泻千里,碧波荡漾的海面上,漂浮着耀眼的纹理。顺着山脚的蜿蜒,感受喧嚣与宁静的交融,岱山之风貌,蓊郁的葱绿掩映着岱山的胸怀。一峰竖然,群山交相盘虬,绵延数百里,临海而座,望之蔚然,总能涤荡过客的眼眸。
岱山之于历史,是苍茫长河中时间的沉淀,于我,它是巍峨的山峦,亦是岁月洗礼后一方文化的凝聚,沿寻历史的河流平缓前进。或许是一种召唤,亦或是一种使命,吸引着我执着前行。总有一丝声音告诉我,我应该去探访,撷取那无言而饱满的情愫,感受海天之间的波澜壮阔,吮吸海洋文化中淡淡的气息。
岱山美景如画,归于平淡。一踏入山峦的褶裙下,自然被弥漫的气韵所包裹,立于岱山之上,看群峰诸壑云雾缭绕,观江流东去气势如虹。仙岛风色,四季美如诗如此仙境,更为古往今来迁客骚人咏叹。在笔墨之间,显现自然山水所充盈的生命张力,可遇而不可求。
此间的气魄,亦是生命的流转。
坦然的对待时光,有限的人生姿态总会在无限岁月的流逝中愈显单薄无力。任斗转星移,千载匆匆,蓬莱之美,岱山之景,镌刻着代代人的记忆,不曾丢失。不知从何时起,蓬莱仙境亦成为古人追求的境遇,愈加瑰丽的风景和神秘的传说吸引着无数人来此探求结果。从嬴政开始为渴求的长身不老药,派遣无数人跋涉万里,到处寻此药。而在人们中一直视为神仙宫苑的蓬莱仙岛,也被愈多的人到访,一点点挖掘它的秘密,似乎在古人心中蓬莱仙岛成为生命的脉搏,充满着灵性。或许,归咎当时的社会境况,更多的人想从中得到来自“隐秘世界”的力量,寻求内心空白的慰藉。毕竟,在此慢慢兴起的道教文化,给予人们些许的安全感,使他们在内心的无奈中找到避风的港湾。来来往往的过客,登临此山,亦想感触一览众山,尽收海景的心态。背靠群山,面向广袤的碧海,总会不禁产生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哪怕仅仅是驻足式的休憩,亦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历史的烟云或许迷乱世人的眼眸,但烟消云散后,澄澈的现实明亮后人的双眼。对蓬莱仙岛来说,千余载朦胧于云海之间,却不曾迷失其中。文人墨客在钟灵毓秀的蓬莱仙境中不免会感怀人性,畅舒胸怀。“蓬莱文章建安骨”散发的是文化的重量,“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亦是李白游历鲁东,梦中所作,提及蓬莱仙境,意境缥缈,极富神奇色彩。
风韵仙境,大美无言,总会带给人无限的惊喜。每一步足迹,都深深印藏在心中,体验着时间、历史的交错。在如今的喧嚣中,我们总会不知不觉被包裹进浮躁、功利之中,偶尔来此,登高眺望海天一线之间,洗涤心灵的空旷。蓬莱仙山的光芒不仅是让我们的目光停驻在历史的隧道之上,回顾过往。而是寄予我们可以在自然精神与人类文明之中寻得一丝平衡,从文化的探索之中学会沉淀、学会孤独、学会恪守,透过历史的背影,承载文化的重量。仙山、碧海背后,是自然与文化的包容,亦是我们要从中撷取的一种和谐之态,交织历史、文明的光芒。
数百里海山相迎,刻画着千古流年的画卷;千余载葱绿漫布,卷卷文明耀亮此处的沉淀。如此仙境,甚是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