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天坑原来有个很美丽的名字---仙女山。听导游讲,仙女山开始像一个倒立的拳头坐落在海拔2033米的武隆境内,青幽秀美的丛林碧野,罕见的林海雪原,以江南独具的魅力而誉为“南国第一牧原”“东方瑞士”之称。山中的溪泉顺着纤细的指缝流向仙女山腹地,长年累月的溶蚀,水流慢慢形成漩涡对山体浸蚀,在冲蚀和崩溃的联合作用下,腹洞越来越深,越来越大,便形成了一个个天坑。那些没坍塌的地方就像手指的中指、食指和无名指,连着仙女山的山顶和天坑,也就是现在天坑的天生三桥(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
在景区入口处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刻有天生三桥字样。我们随着导游指点的路线,行走在曲折陡峭的石砌台阶 ,两边逶迤的藤蔓时而拂你的头,勾你的衣袖,逗得你顾了蒙头,却捂不住衣襟。穿过一段小径,坐电梯直下天坑谷底,望着电梯外的悬崖,电梯直线坠落晕晕地一头扎了下来。 走出电梯,眼前呈现一片草木青幽,栈道、悬桥在葱郁之中迂回盘旋。陡峭的悬崖上,地壳岩层结构经过风雨浊蚀还是那么清晰地袒露在外,绝壁上不知道是巧夺天工的工匠雕刻还是大自然的魔力所致,闲步悠然的巨象,登高远望的黑猩猩,攀壁腾飞的黑龙,都是那么形象逼真,虽经历千年巨变,但他们依旧守候着这片家园。顺着栈道前行,一座巨桥横跨绝壁,这就是三桥之一的天龙桥。天龙桥由于跨度宽,桥身高,位居三桥之首,又有顶天立地之势顾得名天龙桥。桥洞中大小桥洞相牵相拥,不管有多大的洪荒巨石之灾,他们总是紧紧相依不离不弃。我们无不被这神奇又壮观的举止所感动!穿过宛如迷宫的天龙桥洞,顺山势小道而下一红色客栈旌旗飘扬山谷之中,名为“天福官驿”是古时官方传递信息的重要驿站。2005年热播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是在此拍摄的外景,今天有幸一睹拍摄实地,尽情留住每一个精彩的镜头。
带着愉悦的心情顺着一溪清澈的溪流,看见一弯刀光影,倒影水中,好似一张拉开的弓,这天成丽景吸引好多志士秉弓拉弦,有如成吉思汗的至执弯弓射大雕之势。沿溪流而行,溪中平卧一块巨石,石头表面被溪水腐蚀成灰褐色,一条青龙盘踞石面,龙身凸现,龙槽深度粗细均匀,吞云吐雾欲驾腾飞。夕阳西下时,霞光倒映溪流水中,万丈光芒忽明忽暗,青龙登天又一年的风调雨顺的好兆头,桥两边石壁垂直陡峭,龙腾飞时无遮无阻地直上云天,所以取名青龙桥。
赞叹青龙桥的险峻壮观之间,不知不觉来到天坑第三桥---黑龙桥。
黑龙桥肯定与黑有关,步入黑龙桥底,厚实混润的桥身如一条黑龙横卧藏身于岩石之中。桥洞黑而幽暗,岩壁枝蔓丛生,碧草旖旎,时而从不明处喷射一线泉水,有的像珍珠,有的像一幅雨帘飘逸而下,溅洒石壁回赠给你一记清爽的亲吻。看着幽黑陡峭的岩壁,好像一动就要倒塌的样子,可他却是在几千年风雨飘曳中丝毫没动摇过。靠近他给人惊心动魄毛骨悚然的感觉,每个桥洞幽深昏暗,也许这就是他镇压群雄的神秘之处吧!走出黑龙桥洞,武隆天坑被黑龙桥揽在怀里,日日夜夜守护着直到天崩地裂!
说到地裂,武隆真是神奇之地,离天坑不远处就有一处天成地缝---龙水峡地缝。
低头弯腰小心翼翼的行走在悬空的栈道,心里总悬着,每行一步两只手紧紧抓住栈道护栏或是扶着凸出的岩石,颤颤惊惊地总算下行到了离地面500米的谷底。放眼望去,整个山谷一片青油,一泓碧绿的清泉潺潺流淌,两边石壁险峻秀丽,抬头望向天空,只见一条窄窄的天际和深长的谷底相辉相接。 身处这壮观的境地,心情豁然开朗把所有的世俗杂念沉入谷底,把生活中的忧伤和苦恼抛向天际之外,尽情享受这世外桃源中绝美的风景。走在前面的朋友忽然发出惊奇的尖叫:“好美啊!”顺声而望,飞瀑流泉悬壁而挂,扬起的水雾飘飘渺渺,虽说没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却也秀丽妖娆!顺着瀑泉汇成的溪流行走,溪流经石缝迂回曲折,清澈见底。地壳运动崩溃的岩石,岩壁大面积的坍塌,有的侧卧溪流之中,有的断裂成各种各样的怪石奇图,有的沿石壁而倚,岩石层地质结构像一层层叠起的不同色彩的蛋糕。侧卧溪流中的岩石,有的石头表面苔藓泛绿如一条绿色的地毯,有的荽草丛生,密密匝匝,绿油油的泛着亮光。大自然的神奇,鬼斧神工地雕琢出这绮丽无比的壮观,让人叹为观止!弯弯的山路藤萝盘绕,乔木葳蕤 ,幽邃的龙水峡地缝怪石峥嵘,溪涧湍急。听着飞瀑流泉的回声,徜徉在这谭碧清涧,草木婆娑摇曳的天然地缝之地,掬一捧清泉湿脸,温润如玉,所有的疲劳与尘埃都烟消云散。清风拂面,让这清新纯净的空气沁入心田,净化尘世繁杂的心灵!
印象武隆!
天坑,一段美妙的回忆!
龙水峡地缝,荡涤心灵的圣地!